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112章 ,风云突变,关中农民起义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三月十六日,米脂县迎来了春天的气息。

春回大地,冬日的积雪渐渐开始消融。几场春雨过后,米脂这片广袤的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原本枯黄的黄土高原,如今已渐渐泛起翠绿。几万米脂农户也纷纷走出家门,投入到忙碌的劳作之中。

为了不影响春耕,徐晨不得不暂时放下民兵的训练,让那些农夫们回家安心耕种。毕竟,农事对於百姓们来说至关重要,关乎著一年的生计。

与此同时,在榆林卫的张献忠不断將情报传递出来。然而这些消息无一例外,都不是什么好消息。榆林卫总兵官杜文焕似乎认定了徐晨领导的大同社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整个冬天都在想尽办法囤积粮草,精心修缮武备。种种跡象表明,他打算在春耕之后,即刻出征,一举消灭徐晨这个“心头大患”。

而大同社这边,也早已得知榆林卫在囤积粮草、整修武备的消息。整个冬天,大同社上下都不敢有丝毫懈怠,一刻不停地製造火药,全力打造火枪、火炮,盔甲,同时加紧训练军队,积极囤积粮草,只为能够从容应对未来可能爆发的战爭。

经过了大半年的训练,大同社投入了10余万两银子,训练了6000余全甲火枪兵,还有一个十门火炮,20门飞雷炮,这些士兵训练的强度比起明军的家丁只高不低,主动进攻可能因为兵力稀少不足,但防御却是绰绰有余的。

就在双方紧锣密鼓地为即將到来的大战做准备之时,三月二十一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原有的紧张对峙局面。

澄城爆发了农民起义,愤怒的百姓杀死了那个在连续三年灾荒之下,依旧徵收重税的知县张斗耀。

歷史的车轮仿佛只是微调了一下轨跡,即便大同社在米脂吸纳了两万灾民,但对关中几百万底层佃户来说依旧杯水车薪,原本就该爆发的农民起义如期而至,只是这次起义的领头人由王二变成了卖烧饼的张三。

烧饼张三拿著自己家两筐的烧饼,在城外请几百流民分了这少的可怜的烧饼,然后带他们衝进了县衙,砍死了张斗耀,占据了县城。

澄城农民起义,就像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整个关中底层百姓压抑已久的怒火。

关中地区已经连续遭受旱灾超过三年,朝廷不但没有採取有效的賑灾措施,反而不断增加粮餉赋税。在这样的残酷压迫下,整个关中地区流民遍野,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纷纷加入了张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而比起歷史上孤立无援的王二,张三这次就要幸运的多了,徐晨知道澄城起义之后,

马上派人联络张三,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卖给他一些二手的武器装备。200套甲,100套锁子甲,200支火枪,刀枪剑戟,强弓硬弩数以千计,这些都是河鱼堡的武器,除了鎧甲徐晨还看得上之外,其他武器对全火器化的大同社没有作用,正好这次清仓大甩卖。

张三也是一个优质客户,大明养士250年,哪个县没有几个百年的家族,几十个豪强士绅,米脂这样的地方,徐成有底线的搜刮,也是轻轻搜刮出百万两的財富,而澄县是在渭南地区,属於关中的富裕地带,財富更不是米脂可比,张三抄了县城富贵的家,轻鬆就弄出几十万两银子。

在购买这些武器之后,还下了30万两的订单,张三的要求也非常低,刀枪剑戟,火枪,火药,只要能杀人的武器他通通要,而且还不讲价。

有这么一个大客户,直接让大同社的钢铁厂,兵工厂三班倒的產能全开。

有了充足的武器鎧甲,农民起义军的战斗力迅速上了一个台阶,张三整合了当地流民的力量,起义队伍人数如滚雪球般迅速壮大,短短时间內就激增到几万人,四处出击占据县城,並且以澄城为根据攻克了通州府,通州府沦陷,这一消息如同惊雷,震动了整个关中,整个北方,也震动了大明朝廷,引起朝廷的高度重视。

此时的大同社还没有正式举起起义的大旗,他们表面上依旧在为朝廷缴纳粮餉,甚至米脂县以及延安知府都在有意无意地为大同社隱瞒一些情况。所以在朝廷看来,米脂依旧稳稳地掌控在大明的统治之下。

然而,澄城的农民起义却是实实在在的造反行动,知县被杀,府城被占,这是公然向朝廷权威发起挑战,大明朝廷当即命令榆林总兵杜文焕围剿通州府的农民起义军。

面对这一突发状况,榆林卫总兵杜文焕无奈之下,只能紧急调整部署,將原本计划用来对付大同社的钱粮,转而投入到对付澄城的农民起义军上。

同时,他火速调集龙州堡、镇罗堡、清平堡、威武堡、靖边堡等地的两万边军,前往围剿张三领导的起义军,至此,榆林卫对大同社的围剿无疾而终。

榆林卫暂时无法对大同社发动进攻,这给了大同社绝佳的扩张时机,大同社开始有条不紊地拓展自己的地盘。

关中地区遭受乾旱的侵袭太久,朝廷不但没有出台任何有效的救助措施来帮助当地农户,反而变本加厉,不断加重税负,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当地百姓为了寻求生机,纷纷寻找出路。跟著张三造反,是一部分人选择的道路。

而另一条相对较为稳妥、没那么危险的路,则是加入抗旱会,只要缴纳5升粮食,抗旱会下属的打井队伍就会来到农户的田地里,帮忙打井,以此来缓解乾旱对庄稼的影响。

尤其是米脂均田的消息,如同颶风一般,在周边郡县不断传播开来。

抗旱会积极组织农户,对抗士绅大族,推行均田地的举措,同时带领大家修筑水坝、

疏浚水渠,这些都是关中农户需要的措施。

明明米脂和周边地区一样,都在遭受乾旱的肆虐,但米脂的粮食不但没有减產,反而有了少许的增长。特別是在没有了大户的过度盘剥之后,农户们获得的粮食收益比以往更多。在这样的示范效应下,抗旱会就像一场迅猛的风暴,以惊人的速度在四周蔓延开来。

三月时,整个绥德州下属的各村、各镇便全部加入了抗旱会。到了四月、五月,盐川、安定县、葭州,甚至於山西行省的临县,各村各乡的农户也纷纷踊跃加入抗旱会。

短短半年时间,抗旱会的地盘急剧扩张,增长了整整三倍有余,其下属人口也从原本的3万迅速增加到十五万,足足增长了五倍。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