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李信越说越激动,声音中充满了悲愤和质问。他看到过太多百姓在旱灾中受苦的惨状,心中的正义感让他无法忍受这种不作为的態度。

孙承宗被说的哑然无语,他默默地看著李信,眼神中仿佛看到了年轻的自己。几十年过去了,他终究没有改变这个天下,反而被这个天下改变得像他曾经痛恨的人。

他的心中涌起一股苦涩和无奈,长嘆一声道:“年轻气盛,很多事情不是那么容易办成的。”

李信毫不退缩,坚定地说道:“但不做就永远做不成,而且留给朝廷的时间也不多了。朝廷没办法稳定中原的局势,中原的百姓就会选择能稳定局势的人来治理中原。”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1???.???】

孙承宗自然知道李信说的是大同社。同样是遭受严重乾旱的地区,关中现在不仅局势稳定,而且还在大量地吸纳中原的灾民。

他想起当初杨鹤面临的难题,內有灾民,外有强敌,杨鹤能支撑两年时间,並且还稳住了关中的局势,从这点来说自己不如杨鹤。

看到李信,他忽然想到了杨鹤在中原提拔的那几个年轻人,这些人都是难得的人才。

只可惜现在只剩下贺涵在为国效力。

想到这里孙承宗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惋惜和期许道:“老夫老矣,以后大明就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了。好好干,不要让老夫失望。”

说完,孙承宗骑上战马,带著自己的亲卫离开了杞县。马蹄声渐渐远去,李信望著他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当晚,在中原的大同社成员相聚在一起。这些社员在几日前联盟上书都督府,请求都督府进攻中原,解救他们的家乡。今天是信使回来的时候。

李信急切地问道:“都督愿意出兵中原吗?现在整个中原局势如同星火燎原,中原百姓盼望我大同社,就如同这乾旱的土地期盼甘霖一般。”

其他社员也是满脸期盼地看著周天,他们勉强也只能维持一县的局面,真正想要自己的家乡摆脱乾旱,他们只能寄希望於大同社了。

只有像大同社这样全方位取代士绅,以最高效组织动员农户抗旱,才能抵挡这种百年一遇的旱灾。

周天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都督府否决了我们的提议。关中的旱情比中原还要更激烈,现在都督府上下全部都在抗旱的第一线,大同军只保留了最基本的基干,都督府根本没有兵力来解救中原,余下的士兵都去修水渠了。都督府的士兵也最关心自己家乡的田地。”

军户制度好处就在於能极大地减少军事上的开支,但坏处就是难以进行长时间的战斗,打个一两年战爭,军户就有可能破產。就像现在大同军无心应战,他们更关心自己家乡田地的问题。

大同都督府这几个月一直在忙碌著抗旱问题,各种人力物力资源全部投入到抗旱救灾当中了,

哪里还有精力去出兵中原?这场旱灾如果没得到遏制,只怕大同社今年都不可能出兵中原。

李信他们无比失望,这显然不是他们想要的答案,但他们也能理解,关中的旱情严重,也的確不適合出兵。

周天继续道:“都督让我等组织好百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都督府也会想办法提供一些钱財帮助我等。”

而后他苦笑道:“现在我等只能祈求关中的粮食能保住,这样秋收之后,大同军可以攻占中原,解救百姓。”

李信脸色严肃道:“那么我等就做好组织百姓的工作,为都督府攻占中原做准备。”

太原城外,汾水河旁。

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炙烤著大地,仿佛要將世间的水分都蒸发殆尽。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