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大同的最高目标,能按照自己的志向生活
京城,徐府。
暮色渐合,屋内早已点起了明亮的琉璃灯盏,将厅堂照得温暖而通透。南直隶巡抚李岩及其夫人来面见徐晨。
桑文今日特意早早从尚书衙门回了家,此刻正拉着红娘子的手,坐在偏厅的软榻上,眼中满是钦佩之色道:“妹妹的事迹,如今可是传遍了大江南北,连戏台上都唱着呢,妹妹当年艺高人胆大,是我们女子当中少有的巾帼英雄。”
红娘子虽历经风霜,但在桑文这般直白的赞叹下,也不免有些赧然,她笑着打断道:“桑尚书快别取笑我了,都是些过往的莽撞事,不值一提。倒是姐姐你,以女子之身官居一部尚书,执掌天下工造之事,这才是我辈女子楷模。”
与此同时,书房内的气氛则显得更为凝重些。
徐晨与李岩隔着一盏清茶对坐。徐晨仔细翻阅着李岩带来的南直隶民生经济简报,时而点头,时而沉思。
李岩呷了口茶,率先打破了沉默道:“元首,金陵城外的实验田,今年稻麦两季合计,亩产已逼近千斤大关!这其中,从南洋运来的那些鸟粪石,功不可没。此物确是增产神器,若能遍撒于江南沃土,粮食产出翻一番绝非虚言!只是”他话锋一转,叹道:“海商所能运抵的数量,相较于江南亿万亩良田,实在是杯水车薪。”
徐晨放下文书,苦笑摇头:“每年百万石,已是当下海运能力的极限。若专为运输此物组建船队,成本必将陡增,最终摊到田赋或是售价上,寻常农户根本无力承担。”
他心中也很无奈,民朝现在的科技树太低了,根本点不开合成氨技术。他倒记得好像是在南美有一个有一个露天的硝石矿,矿场特别多,据说当年的英格兰粮食增产就靠这个矿产。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英国人也是因为占据了这个矿场,认为德国佬最多打半年,半年之后就没有火药了,谁知道人家弄出了合成氨。
这个消石矿倒是要找到,能供应整个欧洲就能供应民朝,也不需要供应太久,供应个几十年的时间呢,民朝应该就能点开合成氨技术,到时候粮食的产能才能彻底打破限制,突飞猛进。
李岩沉默片刻忽然道:“元首,这两年在金陵,我时常感到些许迷茫。”
“哦?”徐晨抬眼看他,“有什么地方迷茫?”
“南直隶近年来,确乎少有人饿死,寻常百姓的生活,比之前明末年,已是云泥之别。然而”李岩的声音低沉下去,“金陵城中的富户豪商,其财富积累之速,更令人咋舌。不过三四年光景,许多人家业便已恢复甚至远超往昔。先前被没收发卖的那些庄园田产,如今又纷纷被这些新富之家购入囊中。”
“我殚精竭虑,所想所为,不过是提升工匠与农户的收入,然拼尽全力,亦只能勉强让他们得以温饱,有一间能住的屋子。
可那些富户,财富与日俱增。这这仿佛与我等昔日‘均田免赋’、追求大同的初衷,背道而驰了,难道我登拼死拼活就是为了消灭大明士绅,迎来我大同社的富豪?”
徐晨笑道:“能让百姓不饿死,于历代王朝而言,已是堪载史册的治世了。你这算是另类的自夸?”
李岩却无奈道:“元首,我只是惶恐,若听之任之,十数年后,这些新富是否会成为前明那般盘踞地方的豪强士绅,再次攫取天下大半财富?若真如此,我等抛头颅洒热血,革故鼎新,又有何意义?”
徐晨严肃询问道:“有很多人在江南购买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