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法律面前,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纪必严,违法必究。

但李翊接下来的这个问题,就相当沉重了。

只见他抚案诘问道:

“然法行于世,可当真刑无等级乎?”

“我且问二君,法律面前,是否人人平等?”

二人皆是一怔,这个问题相当严峻。

虽然我们常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但又有谁,是敢真的去治天子的罪呢?

《春秋》有大义,法不加于尊。

《礼记》有云,刑不上大夫。

有此条例在,法律的威严就是会受到挑战。

这是封建时代的局限性。

“这、这、这……”

甄尧、徐庶都无法解答这个问题。

因为他们前脚才夸赞李翊的《齐律》法有所依,公正严明。

总不能后脚就说,法律治不了权贵豪强吧?

“两位答不上来,便说明今日我把两位叫到这里来,是做对了。”

李翊振袖而起。

徐抚律简,有条不紊,语重心长地说道:

“现在我便告诉你们。”

“夫法者,譬如匠石之绳墨——可矫曲木,难斫昆山之玉。”

“故明刑弼教,当有差等。”

“士庶有别,亲疏有度。”

“今《齐律》所谓‘平’者,乃持衡量黍,非谓等重泰山鸿毛也!”

李翊阐述了自己对法律的理解。

那就是法律面前没办法做到人人平等,只能做到相对平等。

因为穷人永远雇不起律师。

而权贵则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势,去钻法律的空子,以此来逃避刑法。

但穷人如果犯法,他们就只能乖乖接受审判。

“今律令如网,贵者可鱼跃而过,贱者则粘缚待毙。”

“此吾所以必掌刑名,而独召二君之故也。”

没错,李翊为什么想要掌管国家的司法系统,原因就在此。

他就是要区别对待权贵与底层民众。

权贵如果犯法了,就应该严刑处理。

小人如果犯法了,就应该采取相对宽松的政策。

你比如说偷税漏税,

权贵他可以利用手中权势,轻松补齐空缺,生活质量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或者即便处以严刑,他依然能利用自己手中的人脉与资源去逃避惩罚。

而底层民众,他本身就交不上多少税,却要遭受同样的法律对待。

不管宽了或者严了,都是老百姓吃亏。

这只会使民众更弱,而权贵世家更强。

怕两人不能理解,李翊又举了一个例子:

“吾明令禁止官僚入女闾享乐,而对庶民则不予严格要求,何也?”

“黔首胼手胝足,一月方得一线之娱。”

“而吏胥坐享俸禄,若纵其朝夕狎游,孰肯案牍劳形?”

“故严上宽下,非为袒护,实乃——”

“截浊流以清源,禁官邪而正民风也!”

李翊不让官员去女闾这种风月场所天酒地,

但却对底层百姓不予要求。

就是因为底层百姓辛辛苦苦工作一个月,可能也只能每月去一次。

但官员们他们可以天天去。

这样一来,还有哪个政府人员会安心工作,为老百姓办实事?

这也是要区别对待的原因。

“此非《齐律》正文,故吾面告汝二人。”

同样的罪行,却要区别对待。

正因为不能放到台面上讲,李翊才需要司法上面的人是自己人。

那为什么不选择陈群呢?

因为陈群出生于豫州望族,代表的就是世家豪族的利益。

正是李翊要重点打击的对象!

没错,任傻子也能看得出来。

李翊明着修《齐律》,却又暗藏削弱世家豪强的冷箭。

法律不单单是为了针对官员,更是为了针对地主豪强。

长期以来,李翊对豪强的处理方式,始终是温水煮青蛙。

不敢下猛药,避免其狗急跳墙。

《齐律》也是如此。

为什么不直接在条文中区别对待,而是用同样的法律,给不同的人量刑处理?

这天下,依然是被世家豪强所掌控的。

李翊要是敢把这些条文,明着写在《齐律》里面。

那他与刘备一手建立起来的伟业,第二天就能被倾覆!

这话一点儿不夸张!

所以这三个月来,李翊都究竟做了些什么了呢?

他不辞辛劳,宵衣旰食的与陈群修编《齐律》。

最后并未贪功,按照刘备的意思,主动让出廷尉一职。

以达到让刘备加强对河北的监察权。

然后又顶着齐国文武百官的压力,主动背负“专权”的骂名,请求提拔河北人上去。

也就是自己的人,来担任左监、右监。

以方便他实现自己的计划。

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削弱世家豪强。

方便将来刘备更好的统治齐国,让齐国更好的从世家手中收回财富,更好地对他们下手!

李翊扪心自问,他从始至终没有为自己徇私过。

而他为此得到了什么呢?

是三月的辛劳,是百官们的讥讽。

是进一步得罪世家豪强,以及百姓们地无情调侃。

尽管李翊此举,还是为了维护底层百姓的利益。

但百姓们似乎只关心自己能否吃饱穿暖,只在乎自己到手的实在利益好处。

这期间,李翊的内心是孤独的。

他要做的事,很多人是不能理解的。

此时,甄尧与徐庶总算明白了李翊为何显得如此憔悴,如此疲惫了。

他内心里应该还是很难受的吧?

念及此,二人不及垂泪泣道:

“相爷,千万保重身体。”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