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哈哈哈……

刘备闻言大笑,即令侍从们排宴。

晨光微熹,君臣二人一同转入未央宫偏殿。

侍从们鱼贯而入,將热气腾腾的早膳摆上案几。

粟米粥、醃菘菜、新蒸的黍糕,还有一碟城南老铺刚出炉的胡饼,香气四溢。

刘备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笑道:

“丞相啊,若非卿来,朕竟未察觉天已亮了。”

李翊接过侍从递来的热巾,拭了拭手。

“陛下勤政,竟至通宵达旦。”

“料天下百姓,一定会感念陛下之勤勉。”

“丞相不也是风尘僕僕而来么?”

刘备夹起一块黍糕,“连爱卿都宵衣旰食,朕又岂敢鬆散懈怠?”

两人对坐而食,先聊了些家常。

李翊说起自家幼子李安昨日背《论语》时闹出的笑话,刘备听得哈哈大笑,眉间郁色渐消。

但转念又一想,李安那孩子他要没记错的话,好像才五岁吧?

五岁就让他背《论语》,看来李翊抓教育抓得很紧。

看来,他也不能放鬆永儿和理儿的功课了!

待早膳用罢,侍从撤下食案,李翊方敛容说回正事道:

“陛下彻夜批阅奏章,为国事操劳憔悴,臣心实难安也。”

刘备摆了摆手,道:

“无妨,朕早晚会习惯的。”

“似如此这般,往后的日子还长著呢。”

“若陛下愿意——”李翊轻叩案几,身子轻轻前倾,“臣愿代为分忧。”

刘备一愣,问:

“丞相已是位极人臣,尚要处理全国军政,每日亦是操劳至半夜。”

“如何再替朕分忧?”

李翊微微一笑:

“臣斗胆提议——陛下可新设一衙署。”

“什么衙署?”

“內阁。”

“內阁?”

刘备眉头皱起,沉声问:

“何谓內阁?”

“內者,禁中也;阁者,藏书之所也。”

李翊有条不紊地向刘备解释。

“设立內阁,分置群相,如此便能使繁杂的国家事务——”

“庖丁解牛,恢恢乎游刃有余。”

备眼中精光一闪:

“这不就是尚书台的变种?”

“非也。”李翊摇头。

“尚书台乃外朝机构,內阁独立於朝中。”

晨光穿过窗欞,照在刘备骤然明亮的眼眸上,他沉声问道:

“丞相可为朕道其详来。”

“內阁设置群相,以首相为领导。”

“分置左相、右相辅政。”

“然后於左相、右相之下,设置九相。”

“分为户相、兵相、刑相、工相、礼相、农相、商相、监相、学相,共九人。”

嘶……

刘备摸了摸自己的下巴,仔细思考李翊这项提案。

“听爱卿所言,此岂非与三公九卿类似?”

“只是换了个称谓?”

虽然刘备对李翊提到的什么兵相、户相、礼相这些新兴概念感到陌生,但当了统治者这么多年。

大致也能理解这几相的概念。

这不就是三公九卿换了个名称吗?

虽然具体的职能范围可能有偏差,但绝对是大同小异。

可既然如此,又何必多此一举,搞个內阁出来呢?

李翊也知道刘备不能理解,事实上他要搞得內阁,就不是本时代人能够理解的。

於是,便耐心地,深入浅出地为刘备解释:

“陛下误会了,臣非是要取代原来的三公九卿、四方將军。”

“正如臣適才所言,內阁他独立於朝中,与眾公卿无干。”

讲到这里,刘备也察觉到了一丝古怪。

李翊的內阁明显是要和九卿爭权的,如果独立出去,具体权力该怎么分?

“爱卿可为朕详细言之。”

“譬如这户相一职,他主掌全国的户籍、赋税、钱粮调度,审计官府开支等职能。”

刘备连忙打岔道:

“若户相为此,令大司农何为?”

大司农其实干的就是户部尚书的活。

按李翊这个意思,你內阁户相掌管了財权,那我大司农干什么?

如果是户相平替大司农,又何必留下这个虚职当摆设?

这岂不是白白浪费政治资源吗?

两个岗位明显是有职能衝突的。

李翊当即开口解释:

“地方赋税仍然由大司农负责徵收。”

“而內阁户相只负责制定税率、审计开支。”

“待章程定下之后,由大司农负责执行便可了。”

刘备点了点头,如此一来大司农与户相的职能確实是不衝突了。

但仍然觉得有些地方不对。

具体是哪里不对,刘备又暂时说不上来。

因为李翊刚刚提出的,正是三权分立。

户相掌握了立法权与司法权,而大司农则只拥有行政权。

三权虽然分工不同,但立法权是根本依据。

行政权力与司法权力均需在法律的框架內运行。

也就是说,李翊的提案让內阁掌握了最为重要的立法权。

古代並没有明確的三权分立概念,所以刘备想不明白其中关节很正常。

但是,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他也注意到了李翊这项提案中有一个巨大的问题。

那就是內阁制度,暗藏削弱皇权的冷箭!

正常来说,税率通常是由皇帝本人亲自来制定。

亦或者由皇帝授权给中央机构,让他们来颁布执行。

可李翊適才的提案中,似乎完全没有提到刘备。

等於是间接剥夺了皇帝本人的立法权。

当然,

刘备具体不理解立法、司法这些概念,但他清楚內阁会分走自己的权力。

按照李翊的逻辑,如果税率是由户相决定。

那其他部门的所有规章制度,岂非都是由內阁来决定?

如此一来,內阁岂非是凌驾於皇权之上了?

“诚如卿之所言,大司农负责徵税,户相负责制定税率。”

“那期间,朕为之何?”

刘备眉头皱起,问出了当中最为关键的问题。

因为李翊的这项提案,怎么看都像是在架空皇帝。

刘备必须得问个清楚。

“陛下,臣知道您在担心什么。”

“但请陛下放心,臣之所为,绝非是为了一己私慾。”

“而是为了汉室江山社稷著想。”

“內阁不仅要保汉朝子民,也会为刘氏皇帝世代效忠。”

“如何效忠?”

刘备沉声问,“卿之人品,朕信得过,可后来首相如何保证对皇室的忠诚?”

“后来首相又如何与朕的子孙,建立你我之间鱼水般的信任?”

这便是刘备与李翊的特殊感情纽带。

即便两人之间的矛盾,已经上升到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衝突了。

但刘备依然愿意耐下性子,给李翊一个解释的机会。

“只要歷代皇帝能够掌控內阁,便掌握了国家大权。”

“如此,內阁便能世世代代为刘氏与汉室效力了。”

要同时保证內阁服务於皇家与天下子民,李翊做到这个地步真的已经竭尽全力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