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他目光扫过眾人,“朕何时说过要置身事外?內阁所议之事,朕若不满,自可一纸驳回。”

“此制不过是为朕分忧,使政务有其效耳。”

李翊適时上前一步,拱手道:

“陛下明鑑,內阁九相分管九卿之权,各司其职。”

“既可避免权臣独大,又能集思广益。”

“至於首相限制——”

他顿了顿,“论功行任,到任致仕,正是为了防止权柄久握而生变。”

“荒谬!”孔融出声怒斥。

“自古丞相乃天子辅臣股肱,岂能如商贾般轮换?”

就在守旧派群情激愤之际,荀攸忽然出列,高声道:

“臣以为,李丞相此议甚善!”

眾人愕然望去,只见这位素来谋略过人,奇谋百出的荀令君,此刻正面带著微笑。

“九卿之权过於集中,易生腐败。”

“今分权九相,相互制衡,正是治国良策。”

徐庶见此,亦迈步上前:

“陛下日理万机,若每事亲裁,恐损龙体。”

“內阁代劳琐务,陛下专注大政,实乃两全其美之策也。”

庞统也持笏出列,跟著附和道:

“正是,当年光武帝设台阁以削三公之权,今日陛下立內阁而分九卿之势。”

“此有异曲同工之妙也!”

守旧派脸色铁青。

他们环顾四周,发现不少官员眼中已闪烁起异样的光彩。

尤其是那些原本无缘九卿之位的青年才俊,此刻正热切地望著李翊,仿佛看到了进步的新希望。

是啊,李翊可不止有河北派的支持。

更有大量九卿之下的官员,渴望进来分一杯羹的人的支持。

李翊玩弄人心的手段,实在是太高明了……

刘备见支持的声音渐渐压倒反对的声音,乃將眉头一皱,顺势说道:

“天下之事,岂不决朕?”

“朕今要为之,公等何有不从?”

“况內阁之事,乃朕与李相共同商议而断。”

“有谁觉得,朕与李相的决策有误么?”

殿內顿时鸦雀无声。

谁敢当眾指出国家一把手和二把手的错误?

同时得罪俩?

见无人再出声反对,刘备便站起身来,冕旒玉珠碰撞出清脆的声响。

“朕意已决,即日设立內阁。”

“公等谁有意见?”

阶下依旧无声。

“好,既然诸公都无意见。”

“那么依朕看,择日不如撞日。”

“今日咱们便把这首相人选给选出来。”

“公等可有好的人选?”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面面相覷。

他们暗想,你们君臣一唱一和,已经把事儿定下来了。

咱们还能选谁?

“陛下,臣举荐李丞相。”

“李相本就是朝廷丞相,理应担任內阁首相。”

很快,朝中的拥李派便站出来发声。

“臣附议!”

“臣附议!”

“……”

支持也好,不支持也好,大伙儿都清楚这是大势所趋。

朝廷官员的生存法则,就是要学会站队。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直接认了吧。

刘备缓缓开口,声音不疾不徐。

“內阁首相人选,当由德才兼备者居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眾人:

“若有反对李翊担任首相者,可举手陈情。”

殿內瞬间安静得连一根针落地都能听见。

王朗坐在席上,手指微微颤动,似乎想要抬起,却又僵在半空。

他余光瞥向华歆,华歆却低著头,仿佛突然对袖口的纹饰產生了浓厚兴趣。

“怎么样,有没有?”

刘备再次出声问。

这一次,是直接走下了阶,来到了华歆面前。

华歆额头渗出细汗:

“臣……没有。”

“很好。”

刘备点头,目光移向下一位。

王朗也跟著起身,道一声,“没有。”

於是,接下来每一名大臣都挨个站起身来,举手说:

“没有。”

“没有。”

“……”

直到所有大臣都说完没有后,刘备这才语气一转,再次发问道:

“既然无人反对……”

“那么,同意李翊担任內阁首相的,请举手。”

本来,大家都说完没有之后,就是无人反对。

但刘备偏要眾人再一次表明支持。

这其实是一种服从性测试。

群臣面面相覷,隨即一个个站了起来。

“臣同意。”荀攸第一个高声表態。

“臣附议。”徐庶紧隨其后。

王朗、华歆、孔融等人也只得再次站起,机械般地重复。

“臣……同意。”

刘备看著这一幕,嘴角微扬:

“看来眾卿家意见一致,甚好。”

他转向李翊,对他说道:

“子玉,从今日起,你便是大汉首任內阁首相了。”

李翊深深一揖:

“臣必竭尽全力,不负陛下与诸公厚望。”

从名称也能看出首相与首辅的区別。

首相即“首席宰相”。

一个是“宰”,一个是“辅”,两者的权力大小自是云泥之別。

內阁首相已定,接下来便是九相与左右二相的人选。

刘备重新坐回位置上去,手中竹简展开,目光缓缓扫过殿中眾臣。

“左相一职,需沉稳持重,善理政务。”

刘备沉吟片刻,“鲁肃,可堪此任。”

鲁肃出列,拱手一礼,“臣必竭诚辅佐。”

“右相总领军务,需通晓兵略。”

刘备目光移向荀攸,“、公达,朕属意於你。”

荀攸沉稳拜谢:

“臣定不负陛下所託。”

隨后,刘备一一宣布:

户相徐庶,掌钱粮赋税,主要负责制定税率。

原来掌財政的大司农,主要负责地方徵税。

同时如果要钱,需要先找內阁批条子,然后內阁再擬好方案交给皇帝本人仲裁。

以下群相同上,

刑相陈群,修订律法、监察刑狱。

工相麋竺,统管冶铁、漕运、官营作坊。

礼相简雍,主外交、祭祀。

农相王脩,负责屯田、水利、賑灾。

商相甄尧,调控贸易、货幣。

监相贾詡,监察百官,弹劾不法。

学相庞统,掌管太学、典籍修撰。

以上群相,原来官职不变,受內阁职位的,仍然可以兼领原来的朝官职位。

这主要还是因为內阁制刚刚推行,並不完善。

同时,不论是刘备还是李翊,都需要加强对其的掌控力。

所以先暂时选了一些听话的心腹老臣上去。

眾人纷纷领命,唯有兵相一职,刘备仍在斟酌。

主要很多军事大臣,都已经有军衔了。

兵相跟兵部尚书是不一样的。

兵部尚书是从大將军与大司马当中拆分出来的。

而兵相的权力又比之尚书多了一些参谋权。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