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进了刘家族谱,那便是光宗耀祖
夜幕初垂,翼王府书房內烛火通明。
刘封正翻阅兵书,忽闻管家来报:
“殿下,李相爷驾到。”
刘封手中书卷险些落地,急忙整衣出迎。
不知道为什么,他潜意识里总是特別害怕李翊。
所以对李翊態度十分恭敬。
出门后,
但见李翊青衣素袍,只带二隨从,立於庭中月下。
“不知相爷驾临,有失远迎!”
“万望恕罪。”
刘封躬身长揖,语气恭敬中带著几分惶恐。
李翊含笑扶起:
“……翼王殿下不必多礼。”
“老夫夜访,可有叨扰?”
“相爷言重了,快请上座。”
刘封亲自引路,命人奉上香茗。
二人坐定,李翊轻啜茶汤,忽道:
“太子今日可曾来访?”
刘封忙答:
“午后太子確曾到访,言及下月芒碭山祭祖之事。”
“欲让小王代行。”
“既如此,翼王殿下意下如何?”
刘封面露难色,皱眉道:
“……相爷明鑑。”
“封虽蒙父皇恩养,终究是义子。”
“祭祖大典关乎宗庙,恐非臣所能胜任。”
“宗室中尚有陈王叔祖等长辈……”
李翊放下茶盏,目光深邃:
“翼王可知,当年陛下为何赐你『翼』字为封號?”
刘封肃然道:
“请相爷教诲。”
“翼者,辅翼也。”
李翊语重心长,“陛下望你成为宗室屏翼,护我大汉江山。”
“今国家虽蒸蒸日上,然树大招风。”
“愈是向上,愈需小心。”
见刘封沉思,李翊又接著补充道:
“祭祖非仅仪式,更是昭示正统。”
“你若代太子祭祖,便是向天下宣告:”
“虽为义子,亦是刘氏血脉,当为宗室砥柱。”
刘封眼中泛起泪光:
“相爷……封自幼失怙,得父皇收养,恩同再造。”
“然总自觉身份尷尬,不敢与诸皇子以兄弟相称。”
“糊涂!”
李翊正色道,“陛下既收你为子,你便是真龙血脉。”
“此次祭祖,正可写入族谱,认祖归宗。”
“他日青史之上,你刘封便是汉室翼王,谁敢质疑?”
虽然歷史上的刘封表示极为抽象。
但本位面的刘封却过得如履薄冰,每日都战战兢兢。
而原因也很简单,
原歷史上的刘封,自被收为义子起就被当成刘备的继承人培养。
就连当时的关羽、张飞都默认了,毕竟老刘实在生不出儿子。
但万没想到,后面阿斗出生了,老刘有了亲儿子。
那刘封的地位一下子就变得尷尬起来了。
从第一顺位继承人,一下沦落为宗室的边缘人物。
对於性格偏执的刘封来说,自然容易造成极大的心理落差感。
当然了,老刘其实在处理继承人这件事上也处理的非常不好。
按理说,
阿斗既然出生了,大家肯定奉他为“太子”。
而作为“废太子”的刘封就应该直接边缘化。
但老刘这个人说好点叫忠厚,说难听点叫心慈手软。
其实隨著刘禪太子之位的確立,老刘只需要明確告诉刘封他已经没机会了。
那后面就没那么多么蛾子了。
可偏偏老刘既不跟刘封讲清楚,又觉得自己“对不起”刘封。
所以为了补偿刘封,
刘备不仅让刘封当了副军將军,还让他跟关羽一样,直接成为一个战区的总司令。
这都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隱患。
而本位面的刘封,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不是继承人。
在他的视角,他觉得自己能从一个没落的贵族,成为汉室宗亲。
那刘备对他而言,自然是恩同再造。
诸皇子並不喜欢他,儘管刘封身为长子,却也不敢与对他们顶嘴。
这才使得他每日都如履薄冰。
而当李翊说出,刘封將有机会进入刘氏族谱之时。
这一番话,宛如醍醐灌顶。
刘封大喜过望,离席跪拜:
“相爷一席话,惊醒梦中人!”
“封虽不才,愿担此重任。”
“以报父皇厚恩!报相爷器重!”
李翊欣慰扶起:
“如此方显陛下知人之明。”
“祭祖事宜,礼部自会协助。”
刘封凛然:
“封虽愚钝,亦知大义。”
“必不负父皇与相父重託!”
正言间,忽闻更鼓声声。
李翊起身告辞,临行前又嘱:
“明日即上表谢恩,主动请缨祭祖。”
“陛下见你如此,必然欣慰。”
送走李翊,刘封独立庭院,望月长嘆。
想起当年自己只是荆州一落魄贵族,得刘备收为义子。
如今竟可代祭宗庙,不禁热泪盈眶。
永远热泪盈眶。
……
话分两头,
此时刘备的詔书也已经发回了越国。
越王府內,烛火摇曳。
刘理手持刚刚送达的詔书,面色凝重。
陈泰、诸葛恪等心腹大臣屏息侍立,厅中鸦雀无声。
“父皇……终究还是改了主意。”
刘理轻嘆一声,將詔书递给眾人传阅。
陈泰阅罢,瞠目结舌,急声道:
“殿下!詔书虽收回前命,却要世子入京。”
“此必是太子党之计也!”
“若世子入京为质,殿下將永受制於洛阳!”
诸葛恪也劝道:
“世子年仅两岁半,此去京城,归期难料。”
“还望殿下三思!”
正当眾人议论纷纷时,屏风后忽然传来啜泣声。
只见越王妃陈瑶泪眼婆娑地走出,怀中还抱著熟睡的幼子刘曦。
“殿下!”
陈瑶跪倒在地,泣不成声。
“曦儿尚在襁褓之中,就要骨肉分离,您怎忍心?”
刘理急忙扶起爱妻,柔声宽慰她道:
“瑶儿莫急。”
“父皇只是思念皇孙,想见一见曦儿罢了……”
“殿下何必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