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仿佛仍在注视着这个他未能征服的世界。

“父亲死不瞑目啊……”司马昭哽咽道。

邓艾沉痛回应:

“丞相心中有未竟之志,自然难以闭目。”

“然二公子当振作,丞相虽去,遗志犹存。”

暴雨持续不断,渭水波涛汹涌。

司马昭在邓艾的协助下,将司马懿遗体小心安置回四轮车。

将士们闻讯纷纷围拢过来,跪在雨中。

为这位复杂而强大的统帅送行。

司马昭擦干眼泪,挺直腰板,对邓艾道:

“士载,传令全军,秘不发丧。”

“待我们安全返回成都,再行公布。”

邓艾领命,眼中闪过一丝敬佩。

司马昭在巨大悲痛中仍能保持冷静,确有司马懿之风。

秋雨中的渭水大营,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正悄然开启。

司马懿虽死,但他留下的政治遗产,将深刻影响这片土地的命运。

而他那未竟的野心与仇恨,也将由他的子孙继续背负。

……

渭水之畔,秋意已深。

司马昭与邓艾率领魏军徐徐撤退,军中笼罩着一股难以言说的压抑。

尽管司马懿死讯尚未公开,但将士们似乎已从这异常的行军中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

“士载,你说齐军会追来吗?”

司马昭骑在马上,望着绵延不绝的行军队伍,眉头紧锁。

邓艾沉吟片刻:

“诸葛亮用兵谨慎,按理不会轻易追击。”

“然齐军中姜维、夏侯霸等少壮派将领求战心切,恐会力劝出兵。”

司马昭点头:

“父亲临终前亦有此虑,故设下三道伏兵。”

“若齐军来追,必教其有来无回。”

邓艾亦忍不住叹道:

“丞相神机妙算,虽死犹生。”

二人正言间,后方忽然尘土飞扬,一骑快马奔至。

探马滚鞍下马,急报:

“将军,齐军已出营。”

“约五千骑兵,正向我军追来!”

司马昭与邓艾相视一眼,既有忧虑,又有一丝释然——

司马懿的预料再次应验。

三日前,汉军大营中。

诸葛亮夜观天象,见一将星陨落,已知司马懿死讯。

姜维欣喜进言:

“大都督,天象显示司马懿已死,魏军士气低落,此乃天赐良机!”

“维愿领精兵追击,必可大破魏军!”

夏侯霸亦激动请战:

“末将熟悉魏军布阵,愿为前锋!”

“司马氏屠我宗族,此仇不共戴天!”

帐中众将纷纷请战,唯有诸葛亮羽扇轻摇,面色平静:

“朝廷旨意,令我军坚守渭滨,今魏军自退。”

“战略已成,何必再追?”

关兴急道:

“都督!魏军新丧主帅,军心不稳。”

“如此良机,千载难逢啊!”

张苞也道:

“将士们憋闷已久,皆欲一战!”

诸葛亮微笑看向一直沉默的陆逊:

“伯言以为如何?”

陆逊轻抚短须,缓缓道:

“司马懿虽死,然其并非等闲之辈,岂能不防追击?”

“昭、艾二人,皆非庸才,恐有埋伏。”

诸葛亮点头:

“伯言所见,正合我意。”

然而众将仍不甘心,诸葛亮沉吟良久,忽道:

“既然诸位求战心切,亮有一计,或可破敌。”

他命亲兵取来一物,以锦布覆盖。

当布揭开时,帐中一片惊呼——

那竟是一尊李翊的木雕像。

雕得栩栩如生,连眉宇间的威严都刻画得淋漓尽致。

诸葛亮解释说,这是黄月英帮他雕刻的

姜维惊讶问道:

“李相爷日理万机,怎会有暇让师娘雕像?”

诸葛亮笑道:

“贱内黄氏,昔年在宴会上见过李相爷一面,凭记忆雕刻而成。”

众人听罢,皆心生感慨。

这位黄夫人看来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仅只见过一面,便能凭借记忆雕出一个如此栩栩如生的李相爷。

陆逊眼中闪过明悟之色:

“大都督莫非欲以此像惊扰魏军?”

“正是。”

诸葛亮羽扇轻点木偶,“李相爷威震天下,魏军畏之如虎。”

“今司马懿新丧,魏军心神不宁。”

“若见李相爷‘亲临’,必以为我军有奇兵,阵脚自乱。”

众将闻言,皆大喜。

诸葛亮遂命姜维为主将,夏侯霸、关兴、张苞为副。

率五千精兵,携木偶追击魏军。

魏延也想请命追击,但遭到了诸葛亮的拒绝。

诸葛亮专门挑的,都是些青年才俊。

他们的父亲在朝中大多有权有势,这种立功的好机会自然优先给他们。

而姜维作为自己亲传的弟子,当心腹来培养的,自然要给他一个“镀金”的好机会。

至于魏延的请命,诸葛亮直接视而不见。

这位中生代将领,不上不下,老1.5。

就让他闲着吧。

临行前,诸葛亮又特意嘱咐:

“此计只可惊敌,不可久战。”

“若魏军乱,追击三十里即止,勿中埋伏。”

魏军撤退途中,司马昭早已布下天罗地网。

三道伏兵分别由邓艾、张顗、王平率领,只等汉军追来。

“报——齐军已至十里外!”

探马飞报。

司马昭冷笑:

“传令各军,依计行事。”

然而当汉军出现在视野中时,魏军前锋却出现了一阵骚动。

只见汉军阵前,一员大将骑白马,着紫袍,面容威严——

正是威震天下的李相爷!

“李……李翊怎会在此?”

魏军士兵惊恐万分,交头接耳。

虽然隔得远,看不真切。

但那“李”字大旗,以及如此排面,必是李相爷无疑!

夏侯霸趁机高呼:

“李相爷亲征,魏军还不速降!”

姜维命士兵高举木偶,在阳光照射下更显逼真。

魏军见状,军心大乱,

原本严整的阵型开始动摇。

司马昭在后方见状大怒:

“荒谬!李翊在洛阳理政,怎会突然至此?”

“此必是诸葛亮的诡计!”

然而普通士兵不明就里,见“李翊”亲临,皆以为中了埋伏。

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

邓艾布置的第一道伏兵尚未出击便已自乱阵脚。

姜维见机下令冲锋,汉军如猛虎下山,直冲魏军本阵。

夏侯霸更是奋勇当先,直取司马昭帅旗。

“保护公子!”

邓艾急率亲兵救援,然而军心已散,难以组织有效抵抗。

司马昭见大势已去,只得下令撤退。

魏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汉军追击三十里,斩获无数,大胜而归。

当晚,汉军大营中欢庆胜利。

姜维举杯向诸葛亮敬酒:

“大都督神机妙算,一尊木偶竟胜十万兵!”

诸葛亮却无喜色,轻叹道:

“此计虽成,然司马昭、邓艾必已识破。”

“日后再用,恐难奏效。”

陆逊点头:

“司马懿虽死,邓艾却已得其真传。”

“魏军虽败,但仍有底蕴在。”

果然,魏军撤退至安全地带后,司马昭立即重整军队。

斩杀了数名临阵脱逃的将领,军纪为之一肃。

邓艾劝慰道:

“公子不必过于自责,诸葛亮诡计多端,非常人可测。”

司马昭遥望蜀军方向,目光坚定:

“父亲之志,我必继承。”

“今日之败,他日必百倍奉还!”

渭水之战虽已结束,但两国之争却远未终结。

诸葛亮的木偶计虽取得一时之胜,却也激起了司马昭更深的复仇之心。乱

世中的智谋较量,才刚刚进入新的篇章。

……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