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443章 陛下骨肉,汉室苗裔,不可辱也

初夏,成都城在经歷了一场未遂的兵变后,显得格外寧静。

李治端坐在原本属於刘永的吴王府正堂,手中把玩著一枚玉印,神色从容。

“公子,刘永已经安置在西院,派了重兵把守。”

程武躬身稟报,“只是他整日咆哮,说非要见公子不可。”

李治轻笑一声:

“败军之將,何足言勇?不必理会。”

他放下玉印,取过纸笔,“当务之急是解决邓艾这个隱患。”

他挥毫写就一封书信,交给亲兵:

“八百里加急,送往梓潼姜维將军处。”

此时的梓潼城中,姜维正与魏延商议军务。

听闻成都生变,二人都颇为震惊。

“伯约,此事当真?”

魏延拍案而起,“刘永果真谋反?”

姜维面色凝重地看完李治的信:

“文长,李公子信中说,刘永已被生擒。”

“但邓艾率部逃往绵竹,恐生后患。”

“希望我们立即出兵剿灭。”

魏延大笑:

“好好好!那我们还等什么,立刻动身吧!”

魏延立功心切,著急著想要出兵。

姜维沉吟道:

“只是……没有朝廷詔令,我们擅自出兵,恐怕……”

“伯约过虑了!”

魏延不以为然,“平定叛乱,乃是臣子本分。”

“若是坐视不管,才是大罪!”

姜维终於下定决心:“好!即刻点兵,进军绵竹!”

三万汉军浩浩荡荡开出梓潼,直扑绵竹。

本书首发 101 看书网超好用,??????????????????.??????等你读 ,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消息传到绵竹时,邓艾正在校场操练兵马。

“將军!姜维、魏延率大军来袭,距城已不足三十里!”

探马仓皇来报。

邓艾面色不变,心中却是一沉。

他早知道刘永难成大事,却没想到败得如此之快。

“师纂!”

邓艾唤来部將,“你率五千兵马出城迎敌,务必挡住汉军前锋。”

师纂领命而去,但不过两个时辰,就狼狈逃回:

“將军!汉军势大,末將……末將怕抵挡不住!”

邓艾长嘆一声:

“天意如此啊!”

师纂跪地劝道:

“將军,不如……不如降了吧?”

邓艾冷笑:

“降?我邓士载岂是贪生怕死之辈?”

但他看著城中惶惶的將士,终究软了心肠。

“你要降便降吧,不必管我。”

师纂痛哭流涕,最终还是带著大部分將士开城投降。

姜维率军入城时,只见邓艾独自一人站在府衙前,手持长剑,身边亲卫早已散去。

“邓艾!”

姜维勒马大喝,“大势已去,何不早降?”

邓艾仰天大笑:

“姜伯约,我计不成,乃天命也!”

“今日事败,有死而已!”

姜维沉默片刻,缓缓抬手:

“那我便成全你。放箭!”

箭如雨下,邓艾举剑嘶吼,声震四野:

“壮志未酬,天不助我!”

“惜哉!痛哉!”

万箭穿心,这位曾经威震川蜀的名將,终究倒在了血泊之中。

姜维下马,走到邓艾尸身前,轻嘆一声:

“厚葬之。”

三日后,姜维与李治在成都相会。

两位平定叛乱的关键人物,终於在吴王府见面。

“伯约將军辛苦了。”

李治迎出府门,执礼甚恭。

姜维躬身还礼:

“公子运筹帷幄,兵不血刃平定叛乱,才是真英雄。”

二人相视一笑,携手入府。

席间,李治说道:

“蜀地接连遭逢叛乱,人心惶惶。”

“切以为当务之急,是要大结蜀人之心。”

姜维点头:

“……公子所言极是。”

“蜀地初定,当以安抚为主。”

於是二人商议,暂拜李恢为益州刺史,譙周为益州別驾。

其余蜀地官员和曹氏旧员,大多保留原职。

这一举措果然安定了人心,成都局势很快平稳下来。

此前人心不寧,眾人皆自危的局面也得到了改善。

这日,二人又在府中商议后续事宜。

“伯约將军,”李治斟酌著开口,“蜀地需要一位重臣镇守,不知將军可有人选?”

如今蜀地战事与叛乱暂时平了。

南中也派人传檄定了。

虽然南中並不被汉朝直接掌控,但对洛阳朝廷而言。

只要南中不叛乱,就足够了。

既然其名义上臣服,汉官也不打算刺激该少数族群地区。

只是叛乱结束,南徵兵马终是要回去的。

长期留在蜀地,眾人很快就会步刘永的后尘。

但如果全部离开,没有主事人的话,蜀地又容易脱离朝廷掌控。

所以还是得选一个心腹人员,在蜀地掌事。

姜维不假思索道:

“某愿留下镇守蜀地,以防再生变故。”

李治却摇头道:

“……將军不可。”

“將军如今立下大功,若再留在蜀地,恐怕会招人猜忌。”

“朝中那些军功老臣,定会藉机弹劾將军拥兵自重。”

姜维闻言默然。

他何尝不知朝中险恶?

只是……

李治继续道:

“不如由某留下镇守。”

“有家父在朝中周旋,无人敢多言。”

“將军可押解刘永回京復命,如此方为万全之策。”

姜维沉思良久,终於嘆道:

“公子思虑周详,某不及也。”

“只是……公子年轻,独自镇守蜀地,恐怕……”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