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张部堂效忠于我,即是效忠于这份共同的责任与使命。”

此刻,张居正对朱翊钧的第一印象并不好。当然,这个第一印象之所以不好,并不是因为朱翊钧一上来就想要让自己臣服效忠于他。

不过,这番话说出来,却有些诡辩了,不过张居正没有打断,这番论道他想的不是输赢,而是考校,考校这个世子值不值得自己效忠。听到这里,张居正眼底闪过一抹惊讶之色,这是道家理念?

此人有着自己的治国理念与抱负。

“啪啪啪。”这时,就见张居正突然抚掌称赞,道:“好一番‘儒、法、道’三家诡辩。”

十八年,他在南京整整待了十八年。

这次能重返内阁,他心中比任何人都要珍惜这一次机会。绝对不允许浪费!

正如裕王世子之前所言,诸王如无根浮萍,说的就是现在的九王,毫无根基。

果然,跟着就听朱翊钧开口道:“道家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之道,在于顺应时势,而我,正是这未来时势之代表。”

激将法吗?位极人臣的巅峰存在,若是他能被情绪所左右,何来勇气重返内阁?况且,早在此前没有被贬的时候,他就已经不曾被情绪所左右判断了。

若是要收服自己,应当循序渐进,然后对自己有完全的了解后,再做打算才是。

“世子殿下,不论如何,臣都希望世子殿下记得,”深吸一口气,张居正开口,“臣效忠的始终都是一人、一家、一姓,一天下。”

虽然说修仙者寿命漫长,可若是生命中的十八年都是蹉跎的话,这是他所不能承担的。

换句话说,这就是他同意交易的条件!

(注:详见第230章。)“本世子想要与张部堂交易的内容也很简单。”说着,朱翊钧语气幽幽道:“张部堂可以在九王,甚至是未来皇爷爷众多皇子中,随便选一个皇子,支持他成为太子储君。”

“你效忠于我,并非要你违背本心,强行为之,而是要你顺应天道,顺应自然,以你的智慧与才能,辅佐皇族共同治理国家。”

“张部堂虽言之有理,效忠于皇上,乃是为臣之本,此理万古不易。”

朱翊钧所言,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

所以他需要新皇的支持,这期间,他别的不想,只希望让自己支持的皇子壮大势力,未来争取成为太子,然后顺利登上大位。

裕王已经被皇上放弃了,他不可能去支持裕王世子,因为这毫无未来可言。

“好一番诡辩,”张居正沉凝的面色微宽,温和道:“世子可知,儒宗已非治天下之道。”说着,张居正摇摇头,道:“陈腐旧儒,难堪大任。”

结果他就这么上门了,这让张居正失望,或许自己看错了?这位裕王世子其实很一般?“张居正是大明的官,是皇上的臣子,只效忠皇上一人,以后效忠之言,还是不要说了。”心思急转间,张居正给出了最标准的回答。

嗯,确切的说,其实是一种失望。

张居正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从来都不是一个老实人,他是个猛人。

如今的大明,治国之道,早已从原先的霸王道杂之,变成了如今的百家并用,启思革新。

“正所谓,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张部堂若能以此心相待,吾必以国士之礼待之,共筑皇家之辉煌,共创国家之盛世。”

如此看来,这孩子,还是有点东西的。

同时,心中对朱翊钧的“自大”而生出的不满,也驱散不少。

“先贤深知,辅佐储君,即是辅佐未来之君,此乃大义所在,非僭越之举。”

“皇族与张部堂,皆为民之父母,当共同守护这片土地与百姓。”

若是如此的话,那岂不是说未来太子的儿子中,不可能有人继承皇位。

“一为私忠,二为公忠。”

“世子殿下聪慧,臣,佩服!”看着对自己拱手,还称臣的张居正,朱翊钧眸光一闪,道:“部堂这是答应了?”

这些都是很大,很多,很杂的东西,更是大明天从嘉靖四十七年,数次朝堂权力洗牌,历经几次变法才形成的全新的王朝体制。

他想要在未来大世,争一番事业,组建自己的班底派系,必不可少。

“且道家又有‘无为而治’之说,意指顺应自然,不妄为。”

朱翊钧道法并用,身上的气势也毫无保留的放开,筑基初期的修为也不自觉的释放出来。

刚从南京回到京城,他还有很多事还请需要处理,没时间与“狂人”闲聊。

“你今日之效忠,实则是为明日,国家之法治,奠定夯实的基础。”

朱翊钧现在用法家的理念来与自己论道……嗯,儒法结合、儒法互济。政治事功与伦理劝导,王道者稳固其统治的核心要旨。

“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悬羽与炭,而知燥湿之气,以小明大。”

听完张居正的顾虑后,朱翊钧明白,想要直接让其效忠是不可能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