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仅能容纳数十人!”

嘴中念叨了一遍之后,景雅晴整个人都不好了。

别说京中的亲朋好友,光景李两家的子弟,都不止数十人。

“没有办法,京中那么多双眼睛都在盯着。

若是拖家带口的撤离,根本不可能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离开!”

“罢了,你只隐晦的提醒一下,让他们关注时局即可。

撤离之事,暂时不要通知了。

到了必要要撤离的时候,我会安排人直接和他们接洽,免得节外生枝。”

李牧想了想后补充道。

豪门世家,都有自己的存身之道。

京中的局势如此凶险,景李两家不可能没有察觉。

通常遇到这种情况,大家都会默契的安排子弟离开,为宗族留下后路。

最后的撤离,那是为嫡系子弟准备的。

他们的身份敏感,除非是外放为官,不然很难出京。

无论怎么准备,都免不了有所牺牲。

跟着大虞混了这么多年,一声不响就离开,家族名声就臭了。

相对来说,李家的情况略好一些。

当代镇远侯,尚且是一幼童,世人不会苛责一孩童。

成国公府情况则不一样,其他人可以跑,当代成国公却要和朝廷共患难。

纵使要撤离,也要带着小皇帝一起跑路。

“夫君,倘若我们出面推动南迁,情况会不会更好一些?”

景雅晴一脸严肃的问道。

事实上,南迁之议,在大虞朝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早在上一次洪水泛滥之时,朝堂上就出现了这种声音,只是遭到了北方一众政治势力的强烈反对。

毕竟,京师在北方,朝廷的战略重心就会被动留在北方。

京师南迁,看似能够节省不少钱粮,但战略重心也会跟着转移。

北虏的威胁,对北方士绅来说是切肤之痛。

在南方士绅眼中,北虏仅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一旦政治重心南移,他们就更不可能为了北方的安全出钱出粮。

“夫人,这话在家中说说便罢了。

南迁之议,牵扯的事情太大。

别说是现在,就算岳父和叔父掌权的时候,也没有能力推动。

且不说北方的士绅官员不答应,光勋贵集团内部,都不可能通过。

要知道各家的产业,基本上都集中在北方。

一旦京师南迁,无数豪门之家数百年的积累,都会一朝丧尽。

除了这些之外,南方一众世家在南迁问题上,政治立场也分化的严重。

有人希望朝廷南迁,从而掌控更多的话语权。

有人则担心朝廷南迁后,朝中一众王公贵族会和他们争抢产业。

无论是谁,只要在朝堂上公开提出南迁,都会声名狼藉。”

李牧急忙解释道。

这种烫手的山芋,可不能去接。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