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544章 鞑靼人的战略分歧

南京城。

随着李牧离任,顺势补位的一众阁臣,此刻早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意气风发。

围绕着「还都之争」,朝堂上已经召开了三次会议商议,依旧没有获得预想中的结果。

看似政见分歧,实际上暴露的却是他们几人对朝堂缺乏掌控力。

按理来说,皇帝年幼内阁辅政的背景下,应该是一届强势内阁才对。

现实恰恰相反,因为在官场上缺乏足够的根基,自身威望又无法服众,他们反而成了最近十几年里大虞朝最弱势的内阁。

前面的时候,没有闹出乱子来,那是李牧在上面担任首辅压着。

军政大权一把抓,下面的人自然不敢搞事情。

毕竟,惹火了李牧,那是真的会杀人。

换成了现在的文官执政,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地方督抚和敢和中央朝廷闹腾,也不是一跃而就,都是一步步试探出来的。

如果内阁强势一些,刚冒出苗头就采取雷霆手段镇压,也不会有后面的一系列破事发生。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网

内阁的软弱,助长了他们的气焰。

一次又一次的试探之后,最后才闹到现在这种局面。

本该是朝廷百官团结一致,共同打压地方政治势力的时候,结果朝堂内部又闹出乱子。

因为各自的利益,朝中百官在还都问题上,迟迟无法达成一致。

下面的逼宫,迭加朝堂内部的不稳,让内阁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

「首辅大人,他们闹的越来越过分,不能这幺一直放任下去!」

安敬之愤愤不平的说道。

「还都之争」愈演愈烈,已经开始动摇他们的根基。

如果不能赶紧解决,刚刚收拢起来的小弟,也会出问题。

内部人心不稳,比外部的冲击,杀伤力更大。

在共同的利益驱使下,原本各自为政的一众阁臣,现在终于有了抱团的迹象。

不过涉及核心话语权分配,一时半会儿难以达成一致。

在联合之中,又夹杂着对抗。

为这个临时抱团的政治联盟,蒙上了一层阴影。

「安大人说的不错,朝堂上的混乱,确实到了该终结的时候。

不过朝中百官好处理,地方上的督抚怎幺办?

尤其是边军和京营,他们也是支持还都的!」

万怀瑾当即表明了立场,也顺势抛出了问题。

要压制朝中百官简单,六部在他们手中控制着,只有内阁众人合力,下面的人就翻不起大浪。

搞定中央容易,难的是地方上。

理论上来说,朝廷可以调整地方督抚的任命。

到了实践操作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就多得去了。

更换巡抚、布政使简单,难的是派谁过去,才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控局势。

地方督抚们敢闹腾,绝不是简单的意气用事。

没有地方士绅们的支持,没有各地官员的拥戴,这些督抚也不敢和朝廷闹。

在没有任何过错的情况下,大肆更换地方督抚,很难令人信服。

一些地方督抚在任上还做出了成绩,朝廷若是进行人事调整,那也是升迁。

纵使玩儿明升暗降,那也要给相匹配的位置。

何况空出来的位置,也需要有人补上。

若是和平年代,地方督抚只要不瞎折腾,就能按部就班的履行职责。

现在的情况特殊,许多省份都面临各种压力,对巡抚、布政使的能力要求非常高。

一时半会儿的功夫,他们的小弟中,也找不到那幺多合适的人选。

在大虞朝做官,可以贪腐、可以坏,唯独不能蠢。

相较于地方督抚,军方就更棘手啦。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