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299章 借钱抗清

说起来,此次后金入关,朱由检最初是真没想调卢象升北上勤王。

卢象升和洪承畴可是剿匪的核心统帅,要是他俩来跑来勤王了,那帮流寇该怎么办?

要知道,在崇禎的心里,关外的东虏固然可恨,但辽东毕竟是边陲苦寒之地,暂时丟了还可以容忍。

毕竟辽东也不是在他手上丟的嘛,这锅扣不到他头上。

但高迎祥、张献忠这帮流寇可就不同了。

这群泥腿子在大明腹心地带肆虐,破坏生產、摧残州县、动摇赋税根基。

其中,尤其以那姓江的小贼最为可恨,竟然已经成了割据之势。

本来按照崇禎的设想,他派卢象升和洪承畴两路夹击四川,即便是不能一战歼灭四川叛军,也决不能让江瀚安心发展。

可万万没想到,闯贼、献贼竟然趁这个机会,把他老朱家在凤阳的祖坟给毁了。

这可是天大的政治问题,关乎大明的正统。

眼看著流贼又要威逼南直隶、江南一带,朱由检这才放弃了进兵四川的想法。

要是被流贼打下江南,截断漕运,那北方可就彻底完了。

无奈之下,崇禎也只能先派兵清剿高迎祥和张献忠等人。

比起远在辽东的后金,这帮流寇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必须优先剷除。

因此,在清军刚入关之时,崇禎硬是咬牙顶住了压力,没有让卢象升和洪承畴入京勤王。

根据前线传来的消息,此次入关的清军人数不多,想必宣府、蓟镇等地的守军应该能顶住吧?

然而,现实却狠狠地抽了朱由检一耳光。

崇禎九年四月,当卢象升正还在郧襄山区苦苦追剿高迎祥残部的时候,阿济格领著两万精兵,大摇大摆地从独石口杀进了宣府境內。

清军一路上如入无人之境,沿途边堡的守军根本无人敢应战。

新任宣府总兵杨国柱闻讯大惊失色,连忙將军情上报给了宣大总督梁廷栋。

梁廷栋接到警报,倒也反应迅速。

他根据以往经验,判断清军此次入塞,大概率应该和前两次一样,意在抢掠宣府、大同地区,捞一把就走。

於是,他立刻下令让大同总兵王朴,率领本部兵马驰援宣府。

此时,王朴正在杀虎口一带,以“互市贩马”为名,设计诱杀前来贸易的土默特蒙古人,干著杀良冒功的勾当。

接到顶头上司的命令,王朴不敢怠慢,立即率军东进宣府。

可虽然王朴摆出了一副忠君体国的模样,但他心里却在盘算著,应该怎么保全实力,又不至於被监军弹劾。

然而,等他紧赶慢赶抵达宣府时,却愕然发现,情况好像有些不对劲。

入关的清军主力,似乎根本无意在宣大地区过多纠缠。

阿济格带兵入关后,並未攻打任何一个城镇,而是一路向东,直接杀向了京师的西北门户——延庆州!

在这期间,宣府总兵杨国柱倒是颇为积极,他效仿当年袁崇焕在辽东的“疲敌战术”,先后七次派出了部队,每队数百人,对清军进行不断地骚扰、迟滯。

但阿济格目標明確,他对於这些小规模袭扰,只是派兵驱散,或者乾脆直接不理,行军速度根本没收到任何影响。

杨国柱眼看清军兵锋直指京师方向,嚇得魂飞魄散。

要是京师有失,他就算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

万般无奈下,杨国柱得硬著头皮,亲率宣府镇最核心的五千精兵上前堵截清军。

但区区五千明军,又怎么是正值巔峰的八旗精锐的对手?

两军在庆阳口附近交战,宣府兵一触即溃,当场被阵斩四百余人,溃逃无数。

杨国柱见势不妙,连忙收拢溃兵,直接缩回了宣府的坚城里,再也不敢出头。

而阿济格也懒得攻城,他们这一趟毕竟是来抢掠的,是来吸引明军注意力的。

一路上,清军在周边乡村地区烧杀抢掠,缴获人畜合计一万五千有余。

阿济格下令把这些战利品就近解送长城关口,交给了专门在长城边上接应的部队。

为了儘可能吸引大明朝廷的注意,阿济格毫不迟疑,率军直扑昌平州而去。

昌平可不是一般地方。

这里的天寿山下,安葬著成祖以降的明朝歷代皇帝,也是大明的“龙脉”所在。

昌平守军可不敢像宣府兵那样轻易撤退,他们要是跑了,等祖陵被毁,那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於是,昌平守將一边紧急布防,一边火速向京师求援。

消息传至紫禁城,朱由检惊得几乎从龙椅上跳起来。

己巳之变、凤阳被毁的惨痛记忆瞬间涌上心头,难道噩梦又要重演?

崇禎不敢怠慢,他急令兵部侍郎张元佐前往昌平督师,又派心腹太监魏国征前往天寿山皇陵督战,確保陵寢安全。

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被文官们屡屡抨击的太监魏国征,在接到命令后,一刻都不敢耽搁,立刻出发赶往了天寿山。

而被崇禎寄予厚望的兵部侍郎张元佐,却不知为何,竟在京城內磨磨蹭蹭拖延了整整三天才动身。

崇禎得知此事后,气得在宫中大发雷霆,对著內阁辅臣们咆哮:

“尔等终日攻訐朕任用內臣,如今可看清楚了?谁才是真心任事之人?!”

然而,无论是忠勤的魏国征,还是怠惰的张元佐,他们都晚了一步。

还没等他们赶到任上,昌平就已经陷落了,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而昌平陷落的过程,堪称是明末官场腐败、军备废弛的一个清晰缩影。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